易教网-天津家教
当前城市:天津 [切换其它城市] 
tj.eduease.com 家教热线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网手机站二维码

扫一扫进入易教网手机站

易教网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易教网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天津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天津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400-6789-353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天津家教网 > 家长课堂 > 被挑剔的父母养大的孩子,怎样告别过去,活在当下?

被挑剔的父母养大的孩子,怎样告别过去,活在当下?

【来源:易教网 点击数:630 更新时间:2017-09-17

有一位35岁的女性问了我这样的问题:

“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有一对挑剔的父母,有一个无爱无回应的童年,能感受到的只是被嫌弃。

听了几节课,知道该接受现在自己的样子,告别过去。但是行为模式仍然不自觉地在延续曾经的错误做法。

像老师说的,对过去痛苦的感觉比较熟悉,一直讨好别人,害怕被抛弃,害怕被批评,害怕被指责,没有过被支持和被关爱的感觉,从小到大听到最多的话就是,

爸妈过得辛苦,是为了我。不离婚,是为了我。吵架是为了我。生病是被我气的,一切的苦难都是因为我。

所以我不敢快乐,害怕快乐,做任何事情都不敢,都需要想一想,这样会不会被妈妈骂,会不会被爸爸指责。

我知道他们是爱我的,只是方法不对。

问题是如何与过去告别,做一个能活在当下轻松的人?

这位朋友问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如果我能够很好地解答这个问题,那我就是大师了。

1

其实,这个问题,你已经找到了答案——告别过去,活在当下。即只有你告别了过去,才能活在当下,当下才能过的更轻松。

“不念过往,不惧未来”。

而你正好活了这句话的反面。

一直在念念不忘过去,一直在惧怕未来。

也许有朋友问:“老胡,这么痛苦的过去,明明不想要,为什么还念着它。将来可以活得更轻松快乐,为什么我们不去追寻?”

首先,跟大家聊一聊,为什么我们要念着过去?

挑剔的父母,之所以会对孩子挑剔,是因为父母无法接受现实中孩子真实的模样,希望孩子成为他们眼中理想的样子。

在这种情形下,父母可能会牢牢地依附于自己的孩子,孩子也成了父母生活中不如意的推卸责任的地方。

为什么父母要把责任推卸到孩子身上?

因为父母没办法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往往,他们会把对生活的不如意放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去承担。

比如:

父母生病了感到恐慌,这时,会对孩子说,“都是被你气的”;

要上学了,父母拿不出足够的学费,于是对孩子说,“都怪你这个害人精”;

父母吵架闹矛盾,不知道怎样解决,然后对孩子说:“因为你,我们才没有离婚”。

这样的故事,你是不是听过很多,或自己就有过类似的亲身经历。

2

一个真正的成年人,是懂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的。

如果父母把自己生活的苦难放到孩子身上,很显然,这是一对推责的父母。

一对推责的父母,总是特别挑剔。

但孩子没办法意识这一点,孩子感受到的是:一方面心里特别不舒服。另一方面感觉父母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

虚假的自我价值在那一刻牢牢地印刻在了孩子身上。孩子会感觉到自己被父母需要了。这样虚假的自我价值会一直传下去,直到成年。

因此,忘不了过去的概念就是,我们在表达对自己父母的忠诚。

对父母表达忠诚,我们能够得到一些好处——我们是父母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即我在他人的生命中是非常重要的人。

实际上,对父母表达忠诚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哪怕父母远在十万八千里,我们仍然按照父母的意愿去思考,去行动,去做事,去感受世界。

3

孩子对父母如此忠诚,父母有什么好处呢?

父母会感到自己跟孩子牢牢地纠缠在一起,且仍处于关系中。

关系是相互作用的结果。

孩子对父母的忠诚,让身处关系中的双方都无法获得成长。

这种忠诚也会让孩子无法成为一个心理上成熟的人。

因为作为大人,是要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的。如果心理上还是一个小孩子,就不用面对这些,也不需要面对自己的弱,不需要面对自己的能力比较低的现实。

所以,认同了父母的这种方式——你应该为我负责。

因此,当我们不断的责怪父母曾经对待我们的方式时,这就有点像“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经典问题。

因为,孩子和父母都从“推责”的关系中获得了部分满足,自然,彼此间就很难切断联系。

切断联系不是指现实中跟父母脱离关系,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联系,心理上的联系就是心理期待。

心理期待就是我们变成和他人一起共生状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共生,可以让我们感觉到特别不孤单,就像小孩子不愿意离开妈妈的感觉。

父母对我们的照顾导致我们不需要独自去面对或独自去创造一些东西。因此,挑剔的爸爸妈妈同时又在喂养着我们,让我们避免了在独自创造时,可能面对的一些挫折失败的体验。

毕竟,如果切断了这根脐带,我们一下子就会陷入到孤独的虚空中。这种虚空可能会淹没我们。因此我们不敢切断,以至于还继续沉溺在过往里。

4

讨好的背后是索取。

很小的时候,讨好是为了得到父母的夸奖。

成年以后,如果我们还去讨好,可能更多的是为了索取,就有点像是,我对你很好,你也必须很好地对待我。

如果连我们自己都没办法接受自己不好的那一面,却要别人接受,这就有点强人所难,耍流氓的感觉了。

耍流氓,换一个词,大家可能会更好接受一点——我们处在一种非常任性的状态里。

八岁左右,有一次,我因为作业没做好,中午被老师留堂了。

往常,我走路去妈妈食堂那,大概五分钟就到了。但那次因为留堂,晚了。

所以,我妈给我打了一份饭拿到了她办公室。

等我过去的时候,其实肚子已经很饿了。但老师留堂这件事让我感觉到十分沮丧。老师很严厉,我没办法对他做什么,只能把对老师的愤怒发泄在那碗饭上。

妈妈看到我走过来,很关切地看着我。但我感觉到的是一种特别强烈的委屈,可是,强烈的委屈也没办法表达。

最后,我把那碗饭直接扔在了地上。

现在回过头去看那时候的自己,发现,我之所以会把那碗饭扔在地上,是因为那时的我无法承受现实中的压力,我需要有一个人来帮我承担,那个人就是我妈。

5

虽然在我年幼时,妈妈对我有过很多次冷漠,但最起码,她把饭拿到办公室,代表她还牵挂着我没吃饭。这样的妈妈做的已经足够好了。而且,我相信,她一定是带着温暖的爱意去做的。

问我问题的那位朋友说:“我知道他们是爱我的,只是方式不对”。这是你在理智层面上的分析。

我们再去看看,爸爸妈妈对待我们,除了挑剔指责和那些让我们感觉糟糕的方式之外,有没有过让我们感觉到特别温情的东西。

被爱的体验,我们一定感受过,也一定有过体验。

一个从小到大没有被爱过的人不可能活到今天。或者,这样的人只会待在两个地方。

一个地方可能是在精神病院。另一个地方可能是一直待在父母身边,无法离开的状态,一直需要父母照顾。

父母是否爱我们,不是用脑子去想,更多地是去体会曾经温馨的让我们感觉到被爱的情境,同时,感受那种力量的存在。

毕竟,我们都是普通人,父母也只是平常的人。

如果你问我们是否要原谅他们?

当你去这样想的时候,似乎已经把你们之间的关系看成了不平等的状态。你去原谅他,说明你站在了比父母更高的阶层权力上。

如果你觉得自己要去体谅他们,似乎你又把自己放得很低,似乎又成了取悦父母的孩子。

父母对待你的方式,或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那都是过去。虽然,我们被父母影响许多。

但成年后,当我们离开父母的那一刻,当我们不再需要依赖父母的那一刻,当我们能独自生存的那一刻,你可以做一个你自己的选择。

6

告别过去最好的方式就是选择一个较好的未来。

成年后,我们都有思考的能力,同时也有自我觉察的能力。

不妨从以下几点开始:

第一,问问自己,我不敢做这个,不敢做那个,真的是害怕爸爸妈妈会责怪吗?

或问问你内心的爸爸妈妈,“凭什么?”“为什么?”“有什么证据证明?”问完之后,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很多认知是经不起检验的。

当我们有一些不好的感受,或者当我们惧怕这个,惧怕那个的时候,我们可以问自己这些问题。

第二,理清什么事情是你的,什么事情是父母的。

纠缠在一段过去的关系里或一段共生的关系里,经常会觉得,你的事是我的事,我的事也是你的事,我的事情你也必须承担。

需要认清的是:这是我的事,既然我做了一个自主的选择,这就是我的事,跟我的父母没有一毛钱关系。

我所说的没有一毛钱关系,是指哪怕将来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很困难很困难,我们也不会再把别人拉来做一个替死鬼或背黑锅,我们只能独自面对。

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内心一方面会有一种悲壮的感受或悲伤的感受,但不管怎样,最起码,我们有勇气面对未来,不恐惧未来了。

第三,开始走出痛苦的舒适圈。

痛苦的舒适圈就是我们不断地在抱怨曾经被对待的方式。

其实,这蛮痛苦的。

因为有了抱怨的对象,我们就可以停滞不前,不去做任何事情。而且,我们需要面对的真实的世界似乎也影响不了,这个世界也伤害不了我们。

这时的痛苦变成了我们的保护伞,以至于,我们不愿往前再迈进一点点。

在心理咨询上,有一个螺旋上升原则。

意思是,进步一步,退后两步。但没关系,至少你跨出了那一步,你打破了自己的舒适圈,尝试着用一种新的方式去对待世界,有可能你改变了自己的认知,即认知重建。

第四,认知重建。

当有情绪来,我们不再只关注自己的情绪,还跟自己的情绪好好待一会儿。情绪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不要因为恐惧来了而泛化恐惧,恐惧就是恐惧。

我经常问我的来访者,“我知道这确实害怕,但这种害怕的最终结果是什么?”他说:“最终结果就是更害怕了。”我说:“这种害怕会让你死吗?”他思考了一下,笑了。

往往,我们带着以往的经验,对待现在的人生。用以往对待世界的恐惧面对现在可能面对的一切。自然,我们也就无法安享当下。

7

但是,如果我们一直处在害怕中,不去做这个,也不去做那个,那么,成就的体验就不会有。

所以,打破痛苦的舒适圈,必须要跟父母的关系做一个了断。

从认知上我们可以看到,曾经如此对待我们的他们,可能生命也不如意。不认同他们,恰恰是最好的割裂关系的一种方式。

“我不想跟你们活成一样,整天抱怨,整天吵闹。但我又没办法去面对自己胆小的状态。所以,你不认同父母的生活状态,但这并不代表我一定要在现实中非常愤怒地告诉他们‘离我远一点’。

不是这样的,你有你的人生,他们有他们的人生。你无法改变他们的人生,同样,你不想再受到他们人生的影响。”

在这过程中,有一种特别好的方式来解决。

把你想对他们说的话,不管是特别恶毒的,还是特别怎么样的,总之,所有的话,只要是你脑子里想到的话,写在一张纸上。就是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同时也给自己一个期许,给自己一个愿望,给自己一个承诺。写一封给自己信。

写完之后,感受这两封信,然后找个时间把它烧掉。

这是重新选择自己生活的仪式。

重新开始新的生活,真正的跟过去告别才会发生。

跟过去告别,并不代表你一定能够做一个活在当下轻松的人。

这里边缺少了一个环节——能够做一个活在当下轻松的人,是不断地觉察自己,并且不断地与过去告别的人。

所以,并不是说,我们问别人一个问题,别人给我们一个答案就可以了。这个答案要我们自己不断尝试,不断寻找,不断检验,不断体会......

这个过程会很漫长,甚至于未来,我们可能也会有一些让我们感觉到特别痛苦的事情发生,但是当我们有勇气面对的时候,我们也就接受了整个过去。

我们不需要去否认它,也不需要去指责它,也不需要再去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它。

我们只需要知道“过去的真的过去了,我现在只想选择一个我想要的将来”。

分析了那么多,不知道能不能给到你一些些小小的启发。

我也是一个不断努力,成为活在当下的人。

有些痛苦让我们沉溺过去,但没有太大的意义,对我们的人生也没有太多的建设性和滋养性。

与其选择陷入到过去不如意的痛苦状态中,还不如尝试着去挑战未知的有未来的生活。

谢谢这位朋友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不会太犀利,让你感觉到难受。

 

胡慎之,知名亲子关系专家,向日葵心理创始人,向日葵爸爸。

手机版阅读地址:https://tj.eduease.com/mob/zixun_info-id-57003.htm

微信扫一扫,用手机看该文章

微信公众号:易教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易教网公众号

搜索教员

最新教员

  1. 姚教员 哈尔滨工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
  2. 王教员 天津大学 自动化
  3. 杨教员 中北大学 大数据
  4. 陈教员 天津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
  5. 李教员 河北工业大学 生物工程
  6. 李教员 天津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7. 曹教员 南开大学 分子科学与工程
  8. 王教员 天津商业大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9. 姜教员 中学一级教师 语文
推荐科目: 天津小提琴老师 天津古筝老师 天津篮球老师 天津书法老师 天津数学老师 天津语文老师 天津英语老师 天津物理老师 天津围棋老师 天津化学老师 天津舞蹈老师 天津钢琴老师 天津美术老师 天津体育老师 天津生物老师 天津小学老师 天津初中老师 天津高中老师 天津大学生家教 天津家教补习 天津一对一辅导
相关城市: 天津家教 福州家教 南宁家教 乌鲁木齐家教 长沙家教 济南家教 郑州家教 重庆家教 成都家教 北京家教 咸阳家教 包头家教 本溪家教 克拉玛依家教 武威家教 乌兰察布盟家教 辽源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