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看看国外的高考制度

看看国外的高考制度

更新时间:2013-11-21

国外“高考”不是一考定终身

  “请以下面的句子开头写个故事:在多年以后,他想起自己第一次与冰有关的经验……故事须提及一双袜子、一个纪念碑、一串钥匙、一头家畜和莎翁全集。 ”

  “若有3个漂亮裸女站在你面前,你会选哪个?你的选择与经济学有关吗? ”

  这是“脑筋急转弯”吗?不是,这是美英两国的“高考”试题,一个是美国学术能力评估考试(SAT)的题目,一个是牛津大学面试官的提问。

  英国 考试还有后悔药

  现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工作的乐山·哈雷,家乡在英国东南部的海斯廷斯。7年前,他迎战“高考”——普通教育高级水平考试 (Alevel),期待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牛津或剑桥。

  和国内不同,英国的“高考”是在读“高中”阶段就同步进行的,因为英国大学需提前一年开始申请。而英国的“高中”与国内也不同,那是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为期两年。学生在两年内用四轮考试考完,分别于每年1月和6月各举行一轮。如果成绩不理想,学生还有“后悔药”:半年后重考,取两次中分数较高的一次。

  “我考试的时候也很紧张,那些试题光靠死记硬背是答不出来的。”哈雷还记得一道考题:如果某个国家在战争中有半数国民丧生,会出现哪些问题?

  美国 要综合人才不要考霸

  严格说来,美国没有高考,所谓的“高考”就是定期的标准化考试,主要有两类:“学术能力评估考试”(SAT)和“美国大学测评考试”(ACT)。“我当时参加了SAT考试。 ”刚刚大学毕业的凯莉说。SAT每年举行7次,意味着考生一年可以有7次机会。

  如果你以为考高分就能敲开牛津、哈佛的大门,那你错了。欧美许多学校并不“唯分数论”,他们需要的不是考霸,而是优秀的综合人才。

  韩国 高考成绩占比只有60%

  即便是有“核战争”之称的韩国高考,现在也不再是“一分定终身”。自从2002年实施新的高考制度后,高考成绩在大学录取中的比重只占60%,而高中成绩和在校表现各占20%。

  时事辣评

  跳出“教考招”看高考改革

  囿于“教考招”框架内对高考改革的各种论断,其指向已相对明确:除去正以“小碎步”挪动的技术层面调整,更亟待制度层面的“大踏步”向前。前者包括已经开始贯彻落实的“加分瘦身”、“异地高考”等新举措,后者则指说得多而做得少的“行政放权”、“高校自主”及“招考分离”。

  在“招考分离”的探索上,高职教育已决定先行一步。然而坊间对此却持观望态度,原因是要消除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偏见,仅此一招还远远不够。由此倒让我联想到,看高考改革,或许也该跳出“教考招”。

  其实,考之于现实,“一考定终身”的论调早已站不住脚。高校毕业生令人胆寒的就业难度和令人心寒的平均工资,应该没有底气赋权高考成为教育和招生的“指挥棒”。然而这根“指挥棒”却依然能够撩拨学生、家长、老师的心弦。为何?在我看来,还是因为过于单一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上大学、有单位才是“高大上”的人生,其他多姿多彩的活法则统统被归为“不务正业”。

  若社会本身的价值取向就不够多元,对成功和幸福的定义过于集中地指向了接受高等教育。眼下即见的影响是,无论高考如何改革,教育如何改革,总会有新的问题倒逼下一轮改革,越改越好也罢,就怕左左右右地“打摆子”,总体来看还是止步不前。时下这种单一的价值取向更长远的影响是,所有人都想成为时代列车的驾驶员,当疾驰的快车哪天搁浅了,才猛然发现,没人会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