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行为其实是孩子情绪障碍的体现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4-12-13】人生的发展并非如我们所说的“有志者事竞成”。这里面有一个目标、潜能、动机、压力的互相作用过程。—味的加压只能使孩子们以各种方式放弃努力,逃避竞争。“心理社会身体障碍”即是其中一种症状。
其实我们对于强烈的情绪震动如恐惧、愤怒等都有过体验,即使我们可能并不十分清楚相应的生理表现。所有的情况下,特别是对那些长期承受过度压力的人来说,适应压力要承受痛苦,消耗精力和泪水。
不仅仅于此,在一次折磨人的经历之后,紧接着的休息虽能消除极度疲劳,使我们几乎恢复原来的良好状态,但是,重要的是“几乎”,因为我们在一生中不断地经历压力和休息时期,所以每天适应能力都有略微下降,积少成多,直至到达老年。
詹姆斯卢格认为:在一团疾病中,心理因素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心理社会的营养不良”能加剧纯粹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疾病与伤害。在心理社会的身体障碍中,社会和心理痛苦的结果以不可计数的疾病形式得到了暴露。
这些疾病包括严重的头痛,类似溃疡的胃肠紊乱、瘫痪、皮肤病、变态反应、失明等。有数种带缺陷的亲子关系可能使孩子倾向于患这类疾病。如因害怕失去父母的爱而产生的焦虑易使孩子患上哮喘病。
母亲专横,要求过严,过度他限制孩子,不让他获得自主权。一个少年或者是儿童、特别是男孩,如果他的父亲唯妻命是从,那么这个儿子可能不得不掩盖起他具有合理性的愤怒和敌意。
父母期望太高,而他的孩子则无法行出色的表现。常常是别人家的孩子学业上的成功成了母亲要求或者羞辱”孩子的理由与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孩子来说,有时唯一的逃生之路是染上某种使人失去能力的“身体障碍”,以让父母能够重新接受自己。
当然,这一类型的压力很可能来自寻常家庭中的普通父母,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的表现,尤其是学习成绩低十标准因而施加压力.而孩子则因自身的条件或者是出于心理逆反或其他原因不愿继续努力时,这种情况便发生。
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当父母手忙脚乱地忙于为孩子治疗身体疾病时,而他们却因为父母对自己放松或降低丁要求而坦然地窃笑。当然,这并非是孩子的“预谋”,而是在承受压力过程中不知不党发生的。
针对青少年心理重负,建立“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系统,培养青少年“挫折耐力”。当代青少年既要应付快速变化,紧张繁重的学业生活,又要面对各种竞争所带来的挫折、困难与失意,这就必须有足够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而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强,需要从提高学生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和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两方面加以考虑。培养育少年学生的“挫折耐力”,抵御心理压力。现代大城市的青少年一般都生活在较宽裕的家庭环境中,冈此既容易产生依赖心理,也容易表现出任性、孤僻,过分自私的心态。
有人认为加强对青少年的“吃苦训练”可促使其耐挫力的提高。
建立健全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从目前青少年的心理疾病的根源分析,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人际关系不良而造成的。社会转型时期运转节奏加快,竞争空前激烈,因此使青少年产生了较普遍的不安全感和危机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除应建立一整套合理、完善的社会生活的保障体系,更需要提倡人际之间真诚相待、友好热情的道德风尚。
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准的提高,有助于青少年减缓心理压力和轻松快乐地成长。
作为家长、老师,应对青少年心身发展的知识有些基本的了解,一旦发现心理异常现象,就可及时求助有关部门治疗、不致于耽误时机。一旦确认孩子有丁心理疾病,首先在心理上不要陷于恐慌心理疾病只不过是像生理疾病一样的常见现象,通过安心休养,悉心治疗,积极调整,是可以重新获得健康的。
假如你—旦陷入对疾病的恐慌之中,不但于治疗无益,反而加重了病情,加深了痛苦。